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施工缝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施工缝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什么是施工缝?施工缝留设的一般原则是什么?
施工缝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,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,而在先、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。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“缝”,它只是因先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,而与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,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。
1、墙、柱竖向施工缝,墙体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/3范围内,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,内外墙施工缝留在内墙距外墙100mm处,施工缝处绑两道钢板网(墙体竖向施工缝按流水段划分图位置留置)。水平施工缝,留置在板、主梁底面上25mm。
2、基础底板与外墙施工缝留设在底板标高以上320mm处(预留20mm的浮浆层剔凿量);墙顶水平施工缝留置高出顶板底标高25mm处(预留20mm浮浆层剔凿量) 。所有地下室外墙水平施工缝均须在缝中埋设止水钢板。
施工缝名词解释?
先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,而与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,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。
施工缝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。设计无具体要求时,对于素混凝土 结构,应在施工缝处埋设直径不小于16mm的连接钢筋。连接钢筋埋入深度 和露出长度均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0d,间距不大于20cm,使用光圆钢筋时 两端应设半圆形标准弯钩,使用带肋钢筋时可不设弯钩。
施工缝的宽度和深度?
缝隙宽约20mm,缝隙上部3-4cm深度内浇筑填缝料,下部设置富有弹性的嵌缝板,可由油浸或沥青浸制的软木板制成。
为保证混凝土板之间能有效地传递荷载,防止形成错台,应在胀缝处板厚中央设置传力杆。
传力杆一般为40-60cm,直径28-38mm的光圆钢筋,每隔30cm设置一根。
施工缝的分类?
施工缝主要分为以下几类:
伸缩缝:因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,为此,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竖缝,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、楼板层、屋顶等构件断开,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。
沉降缝: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,因层数差异较大,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,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,总之一句话,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,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,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,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,该缝即称之为“沉降缝”。
防震缝:它的设置目的是将大型建筑物分隔为较小的部分,形成相对独立的防震单元,避免因地震造成建筑物整体震动不协调,而产生破坏。
施工缝接缝形式有凸凹缝、高低缝、平缝、设止水带缝等多种。以上信息仅供参考,如需了解更多信息,建议咨询专业人士。
施工缝包括哪几种?
施工缝的接缝形式有凸凹缝、高低缝、平缝、设止水带缝等多种。
对于有防水要求的施工缝,根据以往的经验,发现目前常用的几种接缝方式均存在着渗漏水的隐患。如\u91c7用“ 凹凸”型施工缝的大弊端在于施工难度大,而且很难保证质量,施工缝处混凝土凿毛时,易将“ 凸”楞碰掉一部分,由此减少和缩短了水的爬行坡度和距离,从而产生渗漏水现象。
另外凹槽中的水泥砂浆粉末难以清理干净, 使在浇筑新混凝土后,在凹槽处形成一条夹渣层而影响了新老混凝土的黏结质量, 留下渗漏水的隐患。而\u91c7用橡胶止水带防水,因止水带是呈柔性的,安装时难于固定, 且容易在浇筑混凝土时受挤压变形移位,从而容易造成局部渗漏水,而且橡胶止水带易老化失效, 也不利于结构的长久使用。
据很多的施工实例,发现\u91c7用400mm宽、2mm厚的钢板作为施工缝处的止水带其防水效果很好。
一是施工方便,将钢板止水带按要求加工成一定的长度,在施工现场安装就位后进行搭接焊即可;
二是不易变形且便于固定,止水板下部可支承在对拉螺栓上, 上部用钢筋点焊夹住固定在池壁两侧模板支撑系统上;
三是施工缝上下止水板均有200 mm 高, 爬水坡度陡, 高度也较大, 具有较好的防渗漏效果。所以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\u91c7用钢板止水带为宜。
具体做法: 金属止水带一般用2 mm~2.5 mm 厚的薄钢板制成,接头应满焊,不得有缝隙。固定于墙体暗柱处,常在止水带上割洞扎箍筋,封模前应补焊。BW止水条为5 000 mm×30 mm×20 mm 的长条柔软固体, 7d 的膨胀率应不大于终膨胀率的60%,浸入水中,大膨胀倍率为150%~300%。
试验证明可堵塞1.5 MPa 压力水的渗漏。应用BW止水条时, 须将混凝土粘贴面凿平,清扫干净后,抹一层水泥浆找平压光带, 利用材料本身的黏性,直接粘贴于混凝土表面,接头部位钉钢钉固定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施工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施工缝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